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文化 > 史海·觀察
千百年來,父愛一直是人世間最深沉最厚重的情感,時代變遷的過程中,人們相互表達內心世界的方式及載體不盡相同,但情通古今的主題卻是一脈相承的。由此上溯到西周時代,那些冰冷的青銅器上,曾經鐫刻著熾熱而溫馨的
關注劉灝的生平事跡,因為他是我的同邑先賢,把這位曾經的芝麻官和康熙大帝放在一起做文章,則是因為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,他們君臣之間有著頗不尋常的際遇。劉灝,陜西涇陽社樹村人,康熙二十七年(1688年)進士,而
在寶雞市扶風縣伏波村,有一座高大的陵冢,這就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墓。馬援的一生,西破隴羌,南征交趾,北擊烏桓,戰功赫赫。他留下的豪言壯語:“男兒要當死于邊野,以馬革裹尸還葬耳。”聲震屋瓦,為后
灰堆遺址位于渭南市臨渭區東南約2公里秦文化遺址公園內,尤河東岸的河灘之上,在河灘低處矗立一個高土臺,現存約1000平方米大小,高出地面20米左右。在秦始皇34年(公元前213年),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&ldq
法門寺地宮后室遺物出土時的情況。出土香料樣品三:雙鴻紋海棠形銀香盒內香料。法門寺作為唐代皇家寺院,其地宮內供奉的香料源自本土還是來自何方?長期以來備受關注。不過,因香料難以長期保存,遺址少有實物出土,
《后漢書》卷二十五《卓魯魏劉列傳》中記載:劉寬,“父崎,順帝時為司徒。”據《后漢書·志》第二十四《百官一》介紹,司徒,“掌人民事”“凡國有大疑大事,與太尉同”;太尉
□黃博華清池大型實景歷史舞劇《長恨歌》。古馬嵬地形圖。楊貴妃雕塑。興平楊貴妃墓。 人躁馬倦的六月午后,楊玉環梨花帶雨般走向佛堂!凄然回首,“三郎”李隆基背身掩面,曾經高大偉岸的身軀已萎縮、猥瑣
韋應物畫像。韋應物(約737年-約792年),京兆長安(今陜西西安)人,唐代田園詩人。玄宗朝任三衛郎。安史之亂后立志讀書,進士及第。歷任京兆府功曹參軍,滁州、江州刺史,左司郎中,蘇州刺史等,世稱韋蘇州。在長安
西漢彩繪兵馬俑。在距離西安不遠的咸陽市,有一批比秦始皇兵馬俑發現還早9年的兵馬俑,這就是如今陳列在咸陽博物院、號稱“三千人馬”的西漢彩繪兵馬俑。這些西漢年間的威武之師分為步兵軍陣和騎兵方陣,小
□朱文杰王捷三(前排左一)與家人合影。王捷三在20世紀50年代初,曾住在西安市青年路156號。陜西省文化教育界著名人士劉安國的兒子劉念尚回憶:“我家所住的清代四合院舊房,與止園西鄰,一墻之隔,朝西再隔張
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歷史上,曾經活躍著一支聲名顯赫的第十八集團軍西北戰地服務團(簡稱“西戰團”)。他們曾經在西安活動過四個多月,進行了三次公演。如今“西戰團”已鮮為人知,包括現在的西
□劉蓉蓉 吳起革命舊址位于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城燕窩山西南麓。分南北兩院,南院為一排5孔接口土窯洞。北院為一排坐東面西9孔接口土窯洞和一排坐南面北的石窯洞4孔。南院保存有毛澤東舊居、劉亞樓舊居及當年機
□郝小奇 鄭國渠對稍知中國歷史的人來說并不陌生,是一位名叫鄭國的韓國人為秦國興修的水利工程,與著名的都江堰齊名,2016年11月8日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。而這個被澤萬世的偉大工程,卻源之于一個疲秦的計
□李開周功成名就的畢業生回饋母校,以前是劍橋、哈佛、麻省理工等國外名校的傳統,如今終于也成了國內高校的流行風。但我們只要翻開歷史,就會發現宋朝學生已經開始這樣做了。到了南宋后期,太學甚至還形成一個定例
十二生肖,又叫屬相,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種動物,包括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龍、蛇、馬、羊、猴、雞、狗、豬。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。據湖北云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顯示,先秦時期就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。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文獻,是東漢王充的《論衡》。
□張明揚 王維少年得志,中年寄情山水,卻在晚年深陷懊悔之中。今天的我們,更熟悉那個作為“詩佛”的王維,又該如何去看待那個鮮被提及的“失節者”王維? 被迫做官“充門面&rdq
眾所周知,中國漢傳佛教有八大宗派,法相宗(也稱“唯識宗”)是其中之一。法相宗的創始人是世界文化名人、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、著名佛學家、翻譯家、旅行家玄奘法師。玄奘法師是“中國人的脊梁&rd
語林指瑕唐代詩人韋應物,其詩發纖秾于簡古,寄至味于淡泊,大是騷人氣質,觀其被收于《全唐詩》中的十卷作品,酬贈類幾占十之四五,感情真率,豪人中之性情人也。德宗興元元年(784),韋應物在滁州刺史任上,寫了一
沙飛拍攝的《白求恩在模范病室為八路軍傷員做手術》(1938年)。 沙飛和白求恩,一位是中國革命新聞攝影實踐和理論的開拓者、引領者,一位是加拿大籍共產黨員。1938年6月到1939年11月,他們在晉察冀根據地相識相
圖為1959年10月10日,改造后的天安門和長安街。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,很多觸發巨變的政治、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天安門廣場。天安門廣場與近現代中國的革命、建設、改革、復興事業緊密相連,其空間形
清風店戰役,是解放戰爭時期晉察冀野戰軍在定縣北部發起的一次運動殲滅戰。這次戰役,殲敵總數達1.7萬余人,給華北敵軍以沉重打擊,取得了晉察冀野戰軍轉入戰略進攻后的第一次重大勝利。戰后,中共中央、中央軍委
薄太后南陵位于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道鮑旗寨村西北,北距江村大墓約2000米。經勘探發現,南陵墓室向東偏離封土,封土高25米,墓葬形制亦為“亞”字形,東墓道最長。封土周圍有20座外藏坑,最長者56米、
江村大墓沒有高大封土,在考古現場,根本看不出這里有一座大墓。它進入考古人員的視線,還要從多年前的一起盜墓案說起。2002年,在美國的一次拍賣會上,第一次把江村大墓推到了中國考古學家面前。6件從這里被盜出境的
12月14日上午,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,公布了陜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。漢文帝霸陵此前曾進行過多次考古工作,21世紀初,發現了江村大墓及其陪葬坑等,為確定霸陵的具體位置提供了重要線索。
年代:隋收藏單位:銅川博物館彩繪風帽俑通高16.6厘米。站姿。頭戴厚風帽,帽頂渾圓,帽裙長垂至肩。方臉,粗彎眉,大眼,闊鼻,抿嘴,短粗頸。身披毛領大衣,衣長過膝,內著圓領長袍,腰系革帶,下著褲,履尖外露。
陜工網——陜西工人報 © 2018 sxworker.com. 地址:西安市蓮湖路239號 聯系電話:029-87344649 E-mail:sxworker@126.com
陜ICP備17000697號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5陜工網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鏡像 網站圖文若涉及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。